今年49岁的王少辉,1991年毕业后到棉麻公司工作至今,在这29年里,他娶妻生子过日子,和大多数人一样,过着平静而普通的生活。而与大多数人不同的是,由于工作生活的同时,他还坚持做了29年的公益——在社区免费为大家修理水电气暖,加入汽车救援队,坚持常年无偿献血……他说,做这些事,最大的收获就是助人之乐。 一 王少辉所在的棉麻生活区有300多户人家,而他是这里有名的水电暖“义修哥”,“有事找少辉”是街坊邻里的共识。 王少辉到市棉麻公司工作后,发现邻居们常常有水电暖维修方面的需求,于是原本就爱动手的他开始钻研起电工知识和水暖维修作业,甚至凭着一腔热情和刻苦用功的劲头,考取《特种作业许可证》,变身水电气暖维修的行家里手。 一副热心肠加上一手漂亮本领,王少辉成了社区的“香饽饽”。社区里80多岁的刘大爷由于孩子们不常在身边,只要家里有维修的活儿,第一个想到的人就是“小辉”,老人说,“只要一个电话人准到,这些年,多亏了有小辉帮忙,他就是我们的‘及时雨’。” 为了帮王大姐家找到跳闸的原因,王少辉从早上忙到了下午,直到拆卸了20多个插座才找到症结所在;为了帮住在老旧平房的邻里们解决暖气管道爆裂、漏水、堵塞等棘手问题,他被管道里带铁锈的热水喷溅,衣服上锈迹斑斑……不计其数的维修活儿,王少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做着。为了更方便地服务邻里,他还组建了一个“我们的1308号院”微信群,对大家的求助尽力而为。 29年来,王少辉的业余时间,没有打牌、健身、逛街,而是带着他那个小小的工具包为邻里、附近商家门店义修万余次,解决他们水电气暖维护的各种难题,他说,这是他最大的乐趣。 二 这副似乎永远不会冷却的热心肠来自哪里?王少辉说,他小时候在农村住过几年,淳朴的乡风,邻里间的和谐,跟母亲随军时部队大院的氛围,都在他心里种下了做好人做好事的种子。长大后,他也常常思索人生的价值,后来发现,帮助别人真的能让自己有成就感,收获持久且能沉淀的快乐,助人为善,从此成了他生活的一部分。 2015年12月,衡水925交通广播招募爱心成员,成立“925爱心救援队”。正在开车的王少辉听到广播,仿佛听到“冲锋号令”,立即在路边停车,打电话报了名。 “925爱心救援队”成立之初只有30个人。王少辉作为团队领头人,他一边呼吁这些热心公益的私家车主自费添置了搭火线、拖车杠、充气泵、应急电源等救援装备,为身处窘境的车主解决燃眉之急;一边利用空闲时间,组织队员学习交流救援知识、救援技能和救援经验。 不管是疾风骤雨还是寒冬深夜,只要身在救援现场附近,王少辉就会及时到达。前不久,深夜11时,一辆外地车在市区和平西路撞到护栏导致轮胎爆裂。焦急无助的车主拨打“925交通广播”直播间电话求援,正在附近的王少辉听到消息立即赶赴现场,徒手将这辆车从路中央推向便道,还帮车主联系好修理厂。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能得到及时暖心的帮助,车主心里顿时踏实了许多。 短短几年时间,这支公益救援队伍由最初的30人发展至600余人,全市各个县市区都活跃着“925爱心救援队”的身影。至今他们救援的车辆人次超过了1200多台人次。“在衡水,如果汽车因亏电、缺油、爆胎等情况抛锚,只要找到我们,我们就会不分昼夜、不分地点,第一时间赶到现场免费施救!”王少辉说,“许多曾经被救援过的车主变成了救援队的一员,如今越来越多的私家车主自愿加入我们的队伍,使更多的人得到救援。” 2019年1月,王少辉被授予“2018年度衡水榜样人物”称号,他率领的“衡水交通广播925爱心救援队”也荣获“2018年度正能量榜样组织”称号。 三 1991年,当时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王少辉第一次参加单位组织的义务献血活动。想像着自己献出的血能救治许多人,他暗暗决定,只要身体允许,就一直献下去。他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热心公益事业,成为了一名光荣的无偿献血志愿者。 截至目前,他个人累计捐献血小板25次、49个治疗量,献全血12次,献血量近4000毫升,曾荣获2014—2015年度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2019年3月5日“雷锋日”,王少辉被推荐为衡水市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大队衡水市供销社分队副队长。在他的带动下,许多职工、附近居民还有“925爱心救援队”队员都加入到了无偿献血队伍中。2019年1月,王少辉荣获衡水市“2018年度优秀志愿者”荣誉称号,并作为全市志愿者代表在衡水志愿服务汇报交流暨年度表彰大会上作了典型发言。 四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大年初一,市政府发布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适逢春节假期,人手少、任务重,王少辉作为公司疫情防控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一直跑前忙后,挂宣传标语、贴警示用语和温馨提示,购置防护、消毒用品等,并按要求对公司进行封闭管理。 2月1日,41名党员职工积极响应王少辉号召,自发成立了棉麻公司抗击疫情志愿服务队。下设4个分队,配合幸福里社区和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和疫情防控宣传,认真做好小区居民信息排查登记和小区封闭管理工作;组织开展“防护自己、爱护家园”活动,带领队员对办公区、棉麻生活区进行消杀作业。为解决居民吃菜难题,王少辉主动联系市供销社新合作电商公司在棉麻生活区门口设置了蔬菜直销点,供应馒头、面条、水果以及三十余种袋装新鲜蔬菜,方便居民购买。 “有余力,则助人”成了王少辉的行事准则。在他看来,做公益不仅仅是一条获得成就与快乐的途径,更是通过提升知识技能,储备能量,吸引能量,释放能量,最终形成一个人人助人的良性循环,实现人生价值的平台。他说,“公益这条路,我会一直走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