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助学”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2017年,我市安平县的老党员王建杰开始资助新疆若羌县的四名生活困难的少数民族学生,如今这四名学生有的考上了大学,有的参加了工作。今年10月份,已经69岁的王建杰又与几名生活困难的学生结成帮扶对子,同时在他的带动下,我市的2名党员也加入了他的爱心活动。  前段时间,王建杰再次来到阔别已久的新疆若羌县第一小学,学校的老师们也早早地在门口等待着这位来自远方的朋友。2017年,王建杰在新疆若羌县出差期间,偶然听说当地政府正在鼓励党员干部开展帮助生活困难学生的事情,作为一名老党员,王建杰主动联系若羌县的学校了解具体情况。若羌县第一小学创办于1928年,是若羌教育史上历史最悠久的学校。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级、1602名学生。因为学校平时就对每个学生的家庭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老师们随即推荐了四名生活困难且品学兼优的学生,并联系了两名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学生来到了学校。听说自己的孩子将要得到好心人的资助,阿依库提的妈妈阿依妮萨非常感谢。同心共育“石榴籽” ,真情浇灌“团结花”。年近70的王建杰内心“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的信念不仅教育着新一代,同时也影响着身边更多的人。一名党员,一面旗帜,一份爱心,一片期待。参观完学校后,王建杰踏上了归途,挥手告别的那一刻,几名党员也在衡水和若羌之间架起了一座爱的桥梁架,为边疆困难家庭的孩子们插上了飞向美好未来的翅膀。 |